网站亚新(中国)官方网站 | 期刊简介 | 学报动态 | 来稿须知 | 工作流程 | 目录查询 | 敬告作者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自然科学版  
  网站导航: 网站亚新(中国)官方网站 >> 来稿须知 >> 正文

来稿须知
发布时间:2013-11-15 16:30:32   浏览次数:

本刊主要刊登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学术论文,始终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热忱欢迎海内外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人惠赐佳作。

来稿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本刊办刊宗旨,并请注意以下问题:

一、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对来稿一律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送审。但限于条件,对拟不采用者不予退稿,投稿者请自留底稿。凡投稿满2个月未收到本刊处理意见者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此前请勿一稿多投。

二、根据具体情况本刊可能对来稿进行必要的删改,不接受删改者请事先声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如不同意将文章编入相关数据库,请勿来稿。

三、来稿一般不低于3个版面,请登录本刊官网投稿,或发送电子文本至:fyxbwk@188.com,在文末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以便联系。

四、本刊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标题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1)文章正标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二号宋体标题,居中。 

(2)文章应有作者署名。

署名2名以上,其间以相隔。

署笔名作者应将真实姓名署于作者简介之中。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需遵从国际惯例。

署名2人以上,且工作单位不同者,应在姓名右上角用12等标识,如:  1,李小芳2  

一个作者若要标识2个以上工作单位,可一并列出,中间以分号隔开。

多位作者属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的英文字母,并在其下级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角标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如:

李明1a,王强1b,张琳2

1.阜阳师范大学 a.学院;b.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阜阳 2360372.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97

署名用五号楷体,居中。  

(3)作者工作单位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内容包括工作单位(二级单位以上)、所在省市和城市,邮政编码。如:1.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小五楷体,居中。

(4) 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来源、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小五楷体。。  

(5) 作者简介置于亚新(中国)官方网站脚注,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以不写),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小五楷体

2.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是对论文内容梗概简明、准确、完整记述的短文,不加注释和评价性文字,不出现“本文”等类似字眼,应明确列举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应。小五楷体。  

(2)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小五楷体。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须用英文译出,放在参考文献之后。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之间用连字符相连,姓和名之间须空开1个字符。姓、名不缩写。参见示例:    

ZHANG Ying( ),  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3.正文  

(1)中文。来稿文字应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少数古汉语、古籍研究和考据学研究可用繁体、异体、俗体字。引用古文献的稿件如引文中有繁体字者,应尽量改用简化字。  

(2)数字。文中公元纪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中国民国纪年、日本年号纪年、各种计数和计量、图表序号、表格内数字、注释的版次、页码、期刊的卷、期次等,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均须加注公元纪年;星期、古文献卷次、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采用汉字。

4.注释  

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如:

a.       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

b.      档案材料

c.       内部资料

d.      书稿

e.       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的各种版本)

f.       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类文献

g.      待发表文献

h.      未公开发表的会议发言

i.        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

注释序号用带小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注释并不是每篇文章都必须具有的。小五楷体。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或作者-出版年制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包括:

a.                主要责任者(普通图书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献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

b.               文献题名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

d.               其他责任者(译者、校注、校点、校勘者等)

e.                版本(初版省略)

f.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h.               文献起止页码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序号用[1][2]等标注。同一参考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用同一序号,并用右角标在序号后面注明页码,在文末参考文献表中只出现一次。

各种参考文献类型:M—普通图书C—会议录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G—汇编,Z—其他文献,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A—档案,CM—舆图,DS—数据集,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小五楷体。格式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1]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166-167.

2)论文集所收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1]陈汝东.汉语数字语音迷信及其类型、形态、属性和成因[C]// 周建民.修辞学论文集(1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7-68.

3)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示例:  

[1]钱志熙.论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 (4)49-55.

4)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1]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5)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

[M/CD]——光盘图书

[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DB/OL]——网上数据库

[EB/OL]——网上电子公告

电子参考文献要将对应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载体为“OL”的文献,还要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网址。

6)外文文献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与中文相同。

作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标注作者姓氏和出版年,置于小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表首先按文种集中,顺序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出版年著录在作者之后。不编号,要著录文献类型标志。如:

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张中智,1997),然而……

参考文献:

张中智.1997.科技书刊的总编的角色要求[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33-34.

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发表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用小写字母a,b,c……区别。

五、不符合上述规范和要求的稿件,一般不进入审稿程序,请予配合。

六、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文稿一经刊发即寄赠样刊2册。

七、如发现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现象,本刊将采取一定的措施,后果自负。

八、本刊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安徽省阜阳市清河东路741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236041

电话:0558-2596143(办),0558-2595278(社科版主编室)  

E-mailfyxbwk@188.com

 

 

 

 

上一篇: 淮河文化论坛栏目征稿简则
下一篇: 没有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邮编:236041  联系电话:0558-2596143